default_top_notch
default_setNet1_2

看香港示威事件的民粹化與正當性

기사승인 2019.08.17  20:45:30

공유
default_news_ad1

- 桂宏誠

 已從「反送中」變質為「反中」與「抗中」的香港示威事件,迄今未見情勢走向和緩的跡象。日前有一大陸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在香港赤臘角機場遭示威者腳踢和綑綁,隨後中共解放軍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表示,「從深圳出發抵達香港只需要10分鐘」,強烈警告的意味濃厚,但卻也使事件得以和平收場,更加悲觀。 

 從目前的情勢看來,港府當局和示威群眾間缺乏對話的管道,這是事件難以遏制蔓延的主因。但面對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紀念日,如果一直未能進行溝通與談判,大陸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已公開「止暴制亂,恢復秩序」是香港「壓倒一切的任務」的決策,明白表示「強力清場」將是最終的手段。 

 香港示威事件的起因是「逃犯條例反送中」,這個訴求事實上已經達到了,但目前示威群眾的訴求卻又改變為「爭取民主」的「雙普選」為主軸,對違法的示威群眾「特赦」等「不秋後算帳」,以及組織「獨立調查委員會」調查警方是否濫權等。然而,依據《世界經濟論壇》(World Economic Forum,WEF)2017至2018年關於「司法獨立」(Judicial independence)的調查報告,香港排名世界第13,在亞洲地區排名第1,也讓後兩者涉及刑事治安的主張,失去了正當性。 

 事實上,香港最後一任殖民地港督彭定康快卸任前,開放了少數香港立法局議員得以民選,已使民主在香港種下了種子。同時,殖民地時代香港已是個具有自由與法治傳統的地區,雖也容易孕育香港人進一步爭取民主的養分。但無論如何,香港人在英國殖民地時代就不算有民主的權利,此次示威運動自也無所謂「捍衛香港的民主」。 

 香港在「一國兩制」的制度安排下,基於「港人治港」的原則,未嘗不可作為實施民主制度的試點地區,「雙普選」亦非完全無可行性。加以香港本具有法治和自由的環境,也有助於穩健地發展出民主制度。然而,香港此次示威運動從修訂《逃犯移交條例》的「反送中」,進而變質成為帶有強烈反中的意涵,已使得所謂的「追求民主」失去了正當性。 

 民主制度的建立是需要時間來學習,民主制度追求的不是「一方全勝,一方全輸」,在這個過程中重視的是「包容」、「協商」和「妥協」,才會得到「進步」與「發展」,而這也是民主制度的核心精神。香港示威運動迄今以來,不少實則有組織的示威者,採取了挑釁和破壞社會秩序的手段,既已先摧毀了香港的法治和自由的基礎,即屬走向了民粹主義,此對民主的建立反而是個傷害。 

 台灣媒體對於香港示威事件的報導,因同情示威者或受制於當權者,以致有所偏頗,對示威者的非和平行為甚少揭露。因此,香港示威事件也成為民進黨操作「抗中」的有利題材,並對年輕世代產生了相當大的效用。就此而言,臺灣的選舉還算是公平民主的「自由選舉」嗎?反對黨應該嚴肅而積極地看待這個問題。 

 

(作者桂宏誠,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) 
  

hanshinnews hanshin@hanshinnews.com

<저작권자 © 한신일보 무단전재 및 재배포금지>
default_news_ad3
default_setImage2

최신기사

default_news_ad4
default_side_ad1

인기기사

default_side_ad2

포토

1 2 3
set_P1
default_side_ad3

섹션별 인기기사 및 최근기사

default_setNet2
ad34
default_bottom
#top
default_bottom_notch